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李白传》全文阅读» 正文

《李白传》全文阅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806

概要:蜀中所出的锦缎,质地精良,花样繁多,享誉全国,闻名天下。织造锦缎的作坊叫“锦院”,织工聚居的地区叫“锦里”,连濯洗锦缎的江水也叫“锦江”,甚至整个成都也叫“锦城”。 成都的绮丽风光和名胜古迹,李白神往已久。因此从梓州辞别赵蕤以后,特地绕道来游成都。 当李白行至离成都还有四十里的新都地界,刚好碰上礼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到成都上任,经过这里,正在驿亭中休息。李白一听大喜,他想,苏颋不仅是朝廷大员,敕封许国公,而且是当代文章巨擘,和兵部尚书燕国公张说齐名,人称“燕许大手笔”。今日天赐良机,岂能错过?恰好,《明堂》、《大猎》二赋又缮写现成,带在身边,李白便到驿亭投刺求见,并呈上二赋。不一会,便听得一声:“长史大人有请!”李白进得驿亭,只见中坐一人,手里正拿着他的“行卷”①。虽然紫章金绶,威仪奕奕,但却威而不猛,庄而可亲。李白行礼已毕,站在一旁。苏颋面带笑容,请他坐下,简单地问了李白几句话以后,便转过身去对他的僚属说:“这个青年,很有才气!你们看他下笔不休,洋洋洒洒,千有余言。通过祭明堂,猎渭滨,将我大唐国威,写得有声有色。”然后又转过身来,

《李白传》全文阅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蜀中所出的锦缎,质地精良,花样繁多,享誉全国,闻名天下。织造锦缎的作坊叫“锦院”,织工聚居的地区叫“锦里”,连濯洗锦缎的江水也叫“锦江”,甚至整个成都也叫“锦城”。

  成都的绮丽风光和名胜古迹,李白神往已久。因此从梓州辞别赵蕤以后,特地绕道来游成都。

  当李白行至离成都还有四十里的新都地界,刚好碰上礼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到成都上任,经过这里,正在驿亭中休息。李白一听大喜,他想,苏颋不仅是朝廷大员,敕封许国公,而且是当代文章巨擘,和兵部尚书燕国公张说齐名,人称“燕许大手笔”。今日天赐良机,岂能错过?恰好,《明堂》、《大猎》二赋又缮写现成,带在身边,李白便到驿亭投刺求见,并呈上二赋。不一会,便听得一声:“长史大人有请!”李白进得驿亭,只见中坐一人,手里正拿着他的“行卷”①。虽然紫章金绶,威仪奕奕,但却威而不猛,庄而可亲。李白行礼已毕,站在一旁。苏颋面带笑容,请他坐下,简单地问了李白几句话以后,便转过身去对他的僚属说:“这个青年,很有才气!你们看他下笔不休,洋洋洒洒,千有余言。通过祭明堂,猎渭滨,将我大唐国威,写得有声有色。”然后又转过身来,对李白说道:“可惜你文采可观,而风骨未成。但只要继续努力,将来必成大器,就可以和贵同乡司马相如齐名了。”李白欠身答道:“多承前辈的鼓励和教诲。但那司马相如只不过写得一手好文章,汉武帝也不过是以俳优蓄之。晚生不才,窃以为大丈夫志在经国济世,进不能为管、葛,退亦当为鲁连。诗文乃余事耳!”苏颋一听,觉得这个器宇轩昂,意气风发的青年人确实与众不同,越发另眼看待。便对李白说:“你既然胸怀大志,更兼才识过人,当今天子励精图治,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待我到任后,就上表推荐。你且到成都馆驿住下,等候消息。”李白大喜过望,没有想到他这匹千里马刚一迈步就遇到了伯乐。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19   回复此发言   
 
--------------------------------------------------------------------------------
 
2 《李白传》·初试锋芒 
 
  李白本想请苏颋详细指点一下“风骨”的道理。忽见僚属中走出一人,像是从成都前来迎接苏颋到任的官员,说道:“请长史大人进内室休息。”苏颋刚起身进去,李白也正欲告辞,此人却过来将李白叫住,详细地盘问起来。当他发现李白是商人之子,脸上便露出鄙夷神气,说道:“我当你是世家子弟,原来是工商贱民。从前连马也不许你们骑,绸缎也不许你们穿。而今朝廷放宽了禁令,你们居然得寸进尺,迳直闯到长史大人驾前来了。益州大都督府本是亲王遥领,长史大人实操其权,所管是整个剑南道的军政大事。你怎敢亵渎大驾,企图侥幸?”一顿呵斥好似当头一棒。当李白回过神来,正要和他辩理,早已被当差的一边一个把他架出了驿亭。李白本想破口大骂,又恐这一来反给人以口实:工商贱民,不知礼法。只好把那三丈怒火压了又压,把那一口恶气吞了又吞。心想:“这狗官不知是个干什么的,好没见识!那辅佐周文王的姜尚,不是朝歌的屠户、渭滨的钓叟么?那辅佐殷高宗的傅说,不是在傅岩之野筑墙的工匠么?那辅佐秦始皇的李斯,不是常常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的猎户么?那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范蠡,不是商人们供奉的陶朱公么?……这些为帝王师的人都是工商贱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苏颋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他一定会为我作主,我又何必跟这狗官一般见识呢?”想到这里,李白对着驿亭的大门,唾了一口,然后翻身上马,挥了一鞭,直奔成都成去。

  李白来到成都,正是仲春二月。成都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虽才二月,已是百花盛开。李白决定游览一番。

  他首先登了散花楼。楼在城的东北隅,是隋代的蜀王杨秀所建,高数十丈,金碧辉煌。登上它的最高一层,极目四望,千里景色尽来眼底。那波光粼粼、蜿蜒如带的,就是流向三峡的江水吧?那云海苍茫中岿然耸峙的,就是峨眉的金顶吧?那火光荧荧、雾气蒸腾的,就是火井和盐井吧?那北去的雁群下面,就是亲爱的匡山吧?再望近处,阡陌交错,溪水纵横,菜花如金,麦秀如翠。真是镶金铺玉,如锦似绣!回望城中,千门万户,比屋边甍,车骑杂沓,仕女如云。……李白在楼上足足流连了半日,虽然觉得赏心悦目,但心中毕竟有些不快。因此,在《登锦城散花楼》一诗中,既留下了登览的佳兴,也留下了不快的痕迹。

  接着李白又去游览了司马相如的抚琴台、扬子云的草玄堂、严君平买卜处,还去逛了东市和西市。在他最景仰的诸葛亮祠堂更是留连忘返。

  光阴荏苒,不觉一月有余,大都督府里却消息杳无。李白去了几次,只见警卫森严,侯门似海,别说长史大人无缘再见,就连府中佐吏也难见上了。

  李白本想即返故里,但一转念又去了千里以外的渝州。

  正如益州是古时的蜀国,渝州则是古时的巴国。渝州州治巴县是座山城,耸峙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的地方,虽然是个水码头,却远不如成都繁荣。但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坛前辈正在渝州刺史任上,这就是李邕。

  唐代士人家家案头,必有一部李善所注的《昭明文选》。“文选烂,秀才半。”这是当时人们的口头禅。李邕就是李善之子。其人不仅家学渊源,而且有出蓝之誉;不仅学识不凡,而且仗义疏财,广交天下士人。李白不远千里,正是奔他而来。

  一到渝州山城,李白便去刺史衙门请求谒见李邕,照例上书,行卷。并将他沿途写的一些学习民间歌谣的新作,置于卷首。满以为他的得意之作必蒙李邕赏识。在所上书中,自然把他的济苍生、安社谡的壮志宏愿,大谈了一通。然后在旅舍中等候佳音。谁知过了十天尚无消息,只好再次“温卷”。又过了几天,却只见到一个小吏。

  原来,李邕最擅长的是碑版文字,辞赋也称当行,但很少写诗,对俗歌俚曲尤其不屑一顾。他一展开李白的“行卷”,看到置于卷首的《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便倒了胃口,竟推过一边,赶写他的皇皇大文《修孔子庙堂碑》去了。及至李白“温卷”,他才想起此事来,怎奈碑文正写在兴头上,便将李白的事交给一个姓宇文的小吏去办。仓促间吩咐道:“下里巴人之曲,桑间濮上之音,怎能登大雅之堂?还说什么济苍生、安社稷?但念他不远千里而来,好歹打发他一些盘费,让他去吧。”一边说着,一边从曲阜孔庙刚送来的润笔酬金中取出少许,连同李白的“行卷”交给了宇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李白传》全文阅读》相关文章